2012-03-04

用心用眼拍雙眼(五):M型相機最終完成型-Leica M6


M5的機身造型和尺寸在上市之後,就被許多Leica fans嗤之以鼻,認為實在是敗壞的M型的完美形象。在那個日系RF大舉跨過亞洲直擊歐美相機市場的年代,M5不僅「長得不像樣」再加上那支偶爾不舉的測光臂,足足讓Leica失去了大半江山!

終於,1984年,M6在許多人的期待中出現了!當年不少人因為M5的「畸形」而寧可繼續用舊M機,加上和Minolta合作生產的小M機--Leica CL因為價格便宜又可上M鏡,搶走了不少M5的市場,也迫使Leica不得不緊急推出M4-2、M4-P來勉強拉回一些局面,但畢竟使用者對於M機內建測光的需求與日俱增,仍無測光的M4-2、M4-P當然無法平息使用者的怨念,於是首部在原有M機尺寸中加入內建測光的M6,帶著扳回市場頹勢的重責大任上市了!

M6上市以後,確實為Leica挽回不少市場。雖然在Leica幾乎一蹶不振的時期,市場上出現了如Konica Hexar RF這部擁有1/4000高速電子快門(註1)、帶有與M機相同鏡頭卡口的RF,或是Minolta CLE這部Leica CL的「電子版」M卡口RF,但是Leica使用者的品牌忠誠度是相當高的,M6一上場,使用者就都陸續回流到Leica的臂膀裡了!

自1984上市到2003年停產為止,M6歷經數次小改和大改;最大的改版是增加TTL閃燈同步的M6 TTL版本、改為更精準的電子迴路測光,機身也稍微拉高了2.5mm。因此,Leica fans將大改版前的M6稱為M6 Classic來與M6 TTL做區隔。

M6被視為機械M機的最終完成型,因為後來上市的M7已經改用電子快門了!所以M6被忠實的Leica fans認為是「最後的M」。M2、M3雖然價格較低,但都因為沒有內建測光而使入門者卻步;內建了相當精準測光機構的M6,對於預算稍充裕的入門者實在是相當值得購買的機種。尤其近來Fujifilm陸續推出如X100和X-Pro 1這兩部數位RF,拉走了不少還負擔不起M8或M9的底片M機使用者,加上Sony NEX對於M鏡的相容度,都使得M機身的價格一路下滑,對於初入Leica的朋友實在是利多啊!

由於生產期長達20年左右,M6在中古市場和M3同樣常見,尤以台灣網拍上最多。這陣子有一部品相機況都不錯的M6,竟然僅以38,000元售出,大概是近幾年M6最低的售出價!目前M6的合理價格(非紀念機種)以M6 Classic來說大約是40,000元出頭一點,而M6 TTL則稍高個2,000~3,000元。雖然往往台灣網拍的中古相機價格會高出日拍或電子灣,但是目前M6的價格卻是合理極了!

我在購入M6時,一直對於M3上面的刻字無法忘懷,又怕「印字版」的哪天不小心刮掉,而「刻字版」多是紀念機種,價高又難尋,於是幾乎天天掛在日雅虎上等著刻字版現身。皇天不負苦心人,終於有一天,一部刻字版的M6出現,查了序號發現這部並非紀念版,所以結標價格應該是可以接受的。於是等到結標日當晚,和幾個日本買家廝殺一番後以稍高於行情價得標!


至於這部M6為何是「刻字」而非「印字」據網路上寫的不算清楚的說法,可能是曾經有一段時間Leica提供日本的使用者自費的德國原廠刻字服務,而我手上這部M6大概就是當時曾回德國刻字的其中一部吧!可以確定的是,後來幾乎沒有看過有刻字版的M6再次出現過;除了價高的特殊紀念版以外。

最後,補充一些關於M6的資料:《Leica M6》(繁中)《關於Leica M6的一些歷史資料》(簡中)《一位職業攝影師對徠卡M6及其鏡頭的評論》(繁中)

結束了M6的介紹,下一篇將介紹M7和傳奇的MP。
  • 註1:M機一直到M7仍只有1/1000的最高快門速度。

share



Widget by Hoctro | Jack Book

2 則留言:

Unknown 提到...

Thomas 你好!我是從香港來的讀者。請問如果想在網上購買Leica M6,那個網站是信譽良好並值得推介的呢?

Unknown 提到...

我都想知喎~~~

張貼留言

 
;